11月17日到11月30日,我校开展了六期“四校联动”心理委员联合会朋辈培训,此次培训面向我校及三所心理健康示范中心协作单位(湖南女子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的全体心理委员和心理干事,由我校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的老师以线上授课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述如何做好一名心理委员、谈话技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现在让我们来简要地回顾一下这六堂课。
场次 |
时间 |
主题 |
培训老师 |
第一场 |
11月17日 |
如何做好一名心理委员 |
沈丹老师 |
第二场 |
11月21日 |
朋辈互助的谈话技能 |
杨柳老师 |
第三场 |
11月23日 |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
罗伏生老师 |
第四场 |
11月24日 |
我所经历的二十大 |
袁红梅老师 |
第五场 |
11月25日 |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
纪鹤鸣老师 |
第六场 |
11月30日 |
心理委员的助人与自助 |
赵云亨老师 |
首堂课于11月17日晚拉开序幕,由沈丹老师和大家探讨如何做好一名心理委员。沈丹老师悉心地为大家阐述了心理委员的由来和重要地位,以此建立大家对做好心理委员的信心与决心。随后又通过对心理委员职位的介绍加深了同学们对心理委员工作的了解,为今后各班心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紧接着第二堂课于11月21日由杨柳老师主持开展。杨柳老师提醒同学们在进行朋辈互助前首先要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其次,一名合格的心理委员应具备一定的倾听、共情和反馈的能力。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学习到了朋辈辅导的谈话技巧,也进一步的理解了朋辈互助的方式和内涵。

11月23日晚,罗伏生老师以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带领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如果一个简单的心理问题不被及时的关注和处理,有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危机,所以掌握一定的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技能对于一名心理委员来说十分重要。在和老师的讨论中,同学们关于心理危机的疑惑得到了一一解答。

11月24日晚,由党的二十大湖南高校教师代表、学工部心理中心袁红梅教授主讲的第四次朋辈辅导课堂同样顺利开展,讲述内容主要为二十大的报告内容及其精神,以及袁红梅教授的二十大经历。在这节课中,袁红梅教授细致的介绍了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与精神,让同学们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同时,袁红梅教授还进一步向同学们传递了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用使命与担当谱写时代华章这一重要信念。

在同学们的期待下,第五次课堂在11月25日晚开展,由纪鹤鸣老师为大家讲述如何识别和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课堂上,纪鹤鸣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以及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别,教会同学们如何进行识别与区分,同时教导同学们在帮助身边同学的时候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而对于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问题则需要及时地向老师反馈和转介,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11月30日晚,最后一堂课由赵云亨老师为大家讲述心理委员及朋辈辅导员助人与自助的相关知识。老师由“助人”这个话题引出了两个特别的职位——心理委员和朋辈辅导员。随后,赵云亨老师分别明确了心理委员和朋辈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宣传与教育、培训与学习、疏导与关怀等八个方面。在讲解“自助”环节时,通过自测的方式进行导入,帮助同学们了解到调整好自身状态也是助人的关键前提,履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委员和朋辈辅导员更应注重自己的心理保健。培训最后,赵云亨老师分享了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帮助同学们缓解压力和焦虑。

到此,朋辈辅导课堂圆满结束,六位老师用心地传授和有趣地讲解给同学们呈现了六节意义非凡的课堂。从如何做好一名心理委员到谈话和助人的技巧,从如何识别各类心理问题到如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帮助或向专业人士反馈和转介,老师们注重的不仅仅是对同学们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教会大家对待他人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做到既能够真正的帮助到他人,也能够帮助到自己。通过本次培训,同学们对心理委员和朋辈辅导员所应具备的能力、所要做的事情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相信大家在日后都能够将这些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和校园心理健康工作当中,既能更好的应对和解决自己与身边同学的心理困扰,也能更好的配合学校完成心理健康相关工作。